(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427178.9
(22)申请日 2021.12.31
(73)专利权人 嘉兴市三江浩 嘉高分子材 料科技
有限公司
地址 314201 浙江省嘉兴 市港区三期围堤
内平海路西侧
(72)发明人 王崇涛 曲文江 葛栋 黄金连
范吉坤 余兵
(74)专利代理 机构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33213
专利代理师 周红芳
(51)Int.Cl.
B01J 19/18(2006.01)
B01F 33/80(2022.01)
C08F 10/06(2006.01)C08F 2/01(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SPG聚丙烯管材料生产中的液相丙烯聚合系
统
(57)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SPG聚丙烯管材料生产中的液
相丙烯聚合系统, 包括液相聚合釜、 冷凝回用单
元以及外循环系统; 外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泵以及
列管式静态混合器, 液相聚合釜的底部出液口通
过循环泵和列管式静态混合器与液相聚合釜的
上部进液口由管道连接, 构成外循环回路; 冷凝
回用单元用以将液相聚合釜顶部排出的气相丙
烯部分冷凝, 冷凝的液相丙烯 一路直接返回至液
相聚合釜内, 另一路通入至所述外循环回路的液
相中进行降温。 本申请一方面对外循环回路的管
道及列管式静态混合器直接进行冷却换热, 另一
方面将冷凝的液相丙烯回流一部分直接进入外
循环回路的液相中进行降温, 不仅仅能够保持较
好的降温 效果, 也能够进一步强化反应液的混合
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16987647 U
2022.07.19
CN 216987647 U
1.SPG聚丙烯管材料生产中的液相丙烯聚合系统, 其特征在于包括液相聚合釜 (1) 、 冷
凝回用单元以及外循环系统; 所述外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泵 (5) 以及列管式静态混合器 (6) ,
液相聚合釜 (1) 的底部出液口通过循环泵 (5) 和列管式静态混合器 (6) 与液相聚合釜 (1) 的
上部进液口由管道连接, 构成外循环回路; 所述外循环回路的管道外侧均包覆有冷却夹层,
同时列管式静态混合器 (6) 上设有冷媒介质进口和冷媒介质出口;
其中, 所述冷凝回用单元用以将液相聚合釜 (1) 顶部排出的气相丙烯部分冷凝, 未冷凝
的丙烯气重新通入液相聚合釜 (1) 下部液相内, 冷凝的液相丙烯分两路返回至液相聚合釜
(1) 内, 一路通入至液相聚合釜 (1) 的上部进液口内, 另一路通入至所述外循环回路 的液相
中进行降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PG聚丙烯管材料生产中的液相丙烯聚合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
冷凝回用单元包括冷凝器 (2) 、 循环风机 (9) 和 U型液封管 (3) , 冷凝器 (2) 、 U型液封管 (3) 和
液相聚合釜 (1) 的高度依次降低;
液相聚合釜 (1) 的顶部出气口通过气相管线 (7) 与冷凝器 (2) 的进气口连接, 冷凝器 (2)
的气相出口通过循环风机 (9) 与液相聚合釜 (1) 的下部进气口由管路连接, 冷凝器 (2) 的液
相出口通过管路与U 型液封管 (3) 的一端进口连接, U型液封管 (3) 的另一端 出口通过液相管
线与液相聚合釜 (1) 的上部进液口连接; 所述液相管线与气相管线 (7) 之间连接有平衡管,
且平衡管设置于液相管线的上方, 以便对液相管线中的气压进行平衡, 相应管路上均设置
有控制阀门;
其中, U型液封管 (3) 上还连接有分液管, 分液管上设置有截止阀, 分液管的另一端连接
至液相聚合釜 (1) 的底部出液口与循环泵 (5) 的进口之间的管道上, 以便将部分丙烯液体输
入至所述外循环回路的液相中进行降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SPG聚丙烯管材料生产中的液相丙烯聚合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
液相聚合釜 (1) 的上部进液口与U型液封管 (3) 出口之间的液相管线上设置三通腔 (8) , 平衡
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三 通腔 (8) 和气相管线 (7) 。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SPG聚丙烯管材料生产中的液相丙烯聚合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
冷凝回用单 元还包括凝液分离罐 (4) ;
所述冷凝器 (2) 包括管式换热器, 管式换热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封头和气液
分离封头, 所述进气 封头和气液分离封头均与管式换热器的管程相通; 液相聚合釜 (1) 的顶
部出气口通过气相管线 (7) 与所述进气封头的进气口连接, 气液分离封头的顶部出气口通
过管路连接凝液分离罐 (4) , 气液分离封头的底部出液口通过管路与U型液封管 (3) 的一端
进口连接; 所述管式换热器的壳程上设置有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 口, 以便向管式换热器
的壳程内通入循环水进行冷却;
其中, 凝液分离罐 (4) 的底部出液口通过管路与U型液封管 (3) 的一端进口连接, 凝液分
离罐 (4) 的顶部出气口通过循环风机 (9) 与液相聚合釜 (1) 的下部进气口 由管路连接 。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SPG聚丙烯管材料生产中的液相丙烯聚合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
循环风机 (9) 与液相聚合釜 (1) 的下部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还连接有氢气进气管和乙烯进
气管。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987647 U
2SPG聚丙烯管材料生产中的液相丙烯聚合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S PG聚丙烯管 材料生产中的液相丙烯聚合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聚丙烯是以丙烯为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是通用塑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种,
其具有原料丰富、 价格低廉、 容易加工成型、 无毒等特性, 亦可通过共聚、 共混、 增强等措施
进行改性, 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领域, 在聚烯烃树脂中, 是仅次于聚乙烯第二大塑料。 而且
丙烯还可以与乙烯进 行共聚, 制备丙烯 ‑乙烯无规共聚物, 例如中国专利CN10245318 5A公开
了一种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丙烯与乙烯在氢气存在作用下进 行聚合制备得到
的共聚物, 更有利于提高聚合物的熔融指数等 性能指标。
[0003]SPG聚丙烯管材料生产工艺中, 包含有预聚合单元、 液相聚合单元、 气相聚合单元
和后处理单元等工序。 由于液相聚合单元是一个较强的放热反应, 因此通常需要对液相聚
合单元的反应液进 行降温处理, 使反应温度稳定在设定温度附近, 为了提高反应收率, 需要
尽可能的降低反应温度的波动范围。 另外, 液相聚合单元 的反应液能否均匀混合也是影响
反应收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SPG聚丙烯管材料生
产中的液相丙烯聚合系统。
[0005]SPG聚丙烯管材料生产中的液相丙烯聚合系统, 其特征在于包括液相聚合釜、 冷凝
回用单元以及外循环系统; 所述外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泵以及列管式静态混合器, 液相聚合
釜的底部出液口通过循环泵和列管式静态混合器与液相聚合釜的上部进 液口由管道连接,
构成外循环回路; 所述外循环回路的管道外侧均包覆有冷却夹层, 同时列管式静态混合器
上设有冷媒介质进口和冷媒介质出口。
[0006]冷凝回用单元用以将液相聚合 釜顶部排出的气相丙烯部分冷凝, 未冷凝的丙烯气
重新通入液相聚合釜下部液相内, 冷凝的液相丙烯分两路返回至液相聚合釜内, 一路通入
至液相聚合釜上部液相内, 另一路通入至所述外循环回路的液相中进行降温。
[0007]所述的SPG聚丙烯管材料生产 中的液相丙烯聚合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回用
单元包括冷凝器、 循环风机和U型液封管, 冷凝器、 U型液封管和液相聚合釜的高度依次降
低;
[0008]液相聚合 釜的顶部出气口通过气相管线与冷凝器的进气口连接, 冷凝器的气相出
口通过循环风机与液相聚合釜的下部进气口由管路连接, 冷凝器的液相出 口通过管路与U
型液封管 的一端进口连接, U型液封管 的另一端出 口通过液相管线与液相聚合釜的上部进
液口连接; 所述液相管线与气相管线之 间连接有平衡管, 且平衡管设置于液相管线的上方,
以便对液相管线中的气压进行平衡, 相应管路上均设置有控制阀门;
[0009]其中, U型液封管上还连接有分液管, 分液管上设置有截止阀, 分液管的另一端连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16987647 U
3
专利 SPG聚丙烯管材料生产中的液相丙烯聚合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3:36:1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