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专利文库
北海市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 (2018年9月20日北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2018年11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保护措施 第三章 管理利用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北海市重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管理和利 用,继承和弘扬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协调发展 ,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北海市行政区域内重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管理和 利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指的重点历史文化街区包括北海市珠海路—沙脊街 —中山路、合浦县廉州镇中山路、合浦县廉州镇阜民路等三个街 区。 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涉及文物保护的,适用文物保 护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 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包括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 控制地带,具体以经批准公布的保护规划确定的范围为准。 第四条 重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遵循政府主导、公众参与、保 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北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 划,组织单独编制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应当自本条例生效之日起 1年内编 制完成。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重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 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市人民政府设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负责重点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监督、指导。 市城乡规划、文物、财政、公安、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市 容环境卫生、文化、旅游、民族、宗教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 好重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管理工作。 县(区)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负责本辖区重点历史文 化街区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专家咨询委员 会,参与制定、审查涉及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相关的重大策略 、 规划、项目等事项,针对保护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咨询意见 。 第八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对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工作给予资金保障,将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保护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九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捐赠、资助、投资、技术服务等方 式,参与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 鼓励发展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公益 性组织,为重点历史文 化街区保护提供志愿服务。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重点历史文化街区的 义 务,有权对破坏、损害重点历史文化街区的行为进行 劝阻、举报。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 举报方式并向社会公布。 3第二章 保护措施 第十一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 在重点历史文化街区核 心保护范围内的主 要出入口设立保护标识、介绍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移动、涂改或者损毁保护标识、 介绍牌。 第十二条 重点历史文化街区应当 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 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 境。 第十三条 在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 从事建设活动,应 当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 整性,不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 第十四条 在重点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 不得进行新 建、扩建活动。但是,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除外。在重点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 新建、扩建必要的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征求同 级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 审批前款规定的建设活动,审批机关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 将审批事项予以公 示,征求公众意见,告知利害关系人有要求 4举行听证的权利。公示时间不得少于 20日,利害关系人要求听证 的,应当在公示期间提出,审批机关应当在公示期满后及时举 行听证。 第十五条 重点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 筑和传 统风貌建筑应当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建筑 物临街立面的修缮应当遵循修旧如旧、以存其真、以复其貌的原 则,保持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第十六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 同同级 文物主管部门根据重点历史文化街区的 现状和保护要求,组织 编制本行政区域内重点历史文化街区的年 度保护修缮计划,指 导所有权人、管理人对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 筑 和传统风貌建筑进行保护修缮。 第十七条 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历史建 筑和传统风貌 建筑的所有权人、管理人应当按照保护规划的 要求,负责历史建 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维护和修缮。 市、县(区)人民政府 可以从保护资金中对历史建 筑和传统风 貌建筑的维护和修缮给予补助。 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有损毁危险,所有权人、管理人不具 备维护和修缮能力的,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 采取措施进行 保护,并可以根据所有权人、管理人的申请,委托专门机构予以 5修缮或者收购。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重 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 筑。 因公共利益需要进行建设活动,对历史建筑无法实施原址保 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由市、县人民政府城乡 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 报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 的保护主管部门会 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九条 重点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历史建 筑以外的 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在改造、改建或者修缮时应当与 重点历史文化街区的 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相协调。 在重点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 拆除历史建筑以外的 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应当经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 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 重点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内的 土地利用,应 当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不得影响重点历史文化街区 传统格局 和历史风貌。 第二十一条 在重点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内 新建、扩建、 改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时,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确定的 建设控制要求,在使用性质、高度、体量、立面、材料、色彩等方面 与重点历史文化街区的 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相协调,不得危及 6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 筑安全。 第三章 管理利用 第二十二条 重点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 消防设施、 消防通道,应当按照有关的消防技术标准和规范设置,并保持 消防通道畅通。确因保护重点历史文化街区的 需要,无法按照标 准和规范设置的,由市、县人民政府 消防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城乡 规划主管部门制订相应的防火安全保障方案,并由消防主管部 门监督方案的实施。 第二十三条 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广 告、店铺牌匾的 设置应当符合街区风貌要求,由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 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标准。市、县(区)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 负责对广告、店铺牌匾的设置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对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 筑进 行外部修缮装饰、添加设施以及改变历史建筑的结构或者使用性 质的,应当经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 同同级文物主 管部门批准,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 手续。 第二十五条 园林主管部门应当对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 围内的树木加强管理,对具有保护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建立 7档案,设置标识,增加绿化和环境小品。鼓励市民爱护环境,美 化街区。 第二十六条 重点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环境 噪声的 排放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市、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公安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 重点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 噪声的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七条 重点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 交通管理由 市、县人民政府公安 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保护规划 要求,针对 各重点历史文化街区的实际情况制定 车辆通行、停放等管理规定, 并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 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 持、减免国有历史建筑租金等方式,促进历史建 筑和传统风貌建 筑的合理利用。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 引导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 的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所有权人、管理人开展与保护规划 相适应的文化创意、休闲旅游、文化体验、文化研究等特色经营活 动,将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历史文化 传承相结合。 第四章 法律责任 8

.pdf文档 法律法规 北海市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2018-12-14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法律法规 北海市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2018-12-14 第 1 页 法律法规 北海市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2018-12-14 第 2 页 法律法规 北海市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2018-12-14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考人生 于 2023-12-24 04:57:2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