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专利文库
1582 002 宁波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批准文本)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协商代表 第三章 协商程序 第四章 协商内容 第五章 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 第六章 监督和争议处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动和规范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维护企业与职 工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 一2一 003 0 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浙江省集体合同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与职工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 商,签订和履行工资集体协议,适用本条例。 企业分支机构经企业法定代表人同意,与本分支机构的职工 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和签订、履行工资集体协议,依照本条例执行。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工资集体协商 以及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依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工资集体协商,是指企业方与职工方依 法就签订工资集体协议有关事项进行平等协商的行为。 本条例所称工资集体协议,是指企业方与职工方经集体协商, 签订的关于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 等事项的专项集体合同。 第四条工资集体协商应当遵循合法、平等、诚信、利益兼顾、 协商一致的原则,保障职工实际工资水平与企业劳动生产率、经济 效益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 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处理重大问题,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第六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负责对工资集体协商 和签订、履行工资集体协议进行监督和指导。 企业代表组织应当依法帮助、指导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 一3一 800 004 地方工会、产业工会应当依法帮助、指导企业工会进行工资集 体协商,监督工资集体协议的签订和履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工会、企业代表组织, 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共同研究处理工资集体协商中 的重要问题,加强对企业和职工双方的指导、协调、监督、服务。 第七条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行业组织、 工会的相关评优评先活动,应当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情况作为重 要依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应当记录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获 取的工资集体协商的相关企业信用信息,并按照有关规定将其纳 入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第二章协商代表 第八条企业方和职工方应当各自确定协商代表开展工资集 体协商。双方协商代表为三至十名,规模以上企业参加工资集体 协商的每方代表人数不得少于五人,企业方协商代表不得多于职 工方协商代表,并各自确定一名首席代表。 企业负责人不得担任职工方协商代表;工会工作人员不得担 任企业方协商代表。双方协商代表不得兼任。 女性、残疾人职工较多的企业,职工方协商代表中应当有相当 比例的女性、残疾人代表。 -4- 20005 第九条已经建立工会的企业,职工方首席代表由工会负责 人担任,其他协商代表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选举产生。 尚未建立工会的企业,职工方协商代表在地方工会和产业工会指 导下由职工民主推举产生,并得到过半数职工的同意,首席代表由 职工方协商代表推举产生。企业方首席代表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 要负责人担任,其他协商代表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确定。 双方首席代表可以书面委托本企业、本区域、本行业以外的专 业人员作为本方协商代表,但受委托的人数不得超过本方代表的 三分之一。 第十条协商代表产生后,应当于五个工作日内在有关企业 公布。 第十一条本企业协商代表履行职责占用工作时间的,其工 资和其他待遇不受影响。 本企业职工方协商代表在履行协商代表职责期间,未经本人 同意,企业不得调整其工作岗位。 协商代表的任期与工资集体协议期限相同。本企业职工方协 商代表在任期内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至完成 履行协商代表职责之时。 第十二条协商代表在工资集体协商中,应当维护企业正常 生产经营秩序,保守企业商业秘密。 第十三条已经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地区应当 一5一 006 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可以从熟悉 劳动工资、经济、法律、财务等工作的人员中聘任。 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接受企业方或者职工方委托,提供咨询 服务,也可以作为受委托的专业人员参与协商。 第三章协商程序 第十四条工资集体协商的任何一方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 工资集体协商要求,另一方不得拒绝,并应当在收到书面要求之日 起十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答复,商定协商的时间和内容。 第十五条已建工会的企业,职工方要求工资集体协商的,由 工会代表职工方向企业提出工资集体协商要求;企业方要求工资 集体协商的,可以向本企业工会提出工资集体协商要求。 尚未建立工会的企业,职工方要求工资集体协商的,由地方工 会或者产业工会指导职工方推举协商代表,向企业提出工资集体 协商要求;企业方要求工资集体协商的,可以向本企业职工直接提 出,也可以向地方工会或者产业工会提出。 第十六条工资集体协商主要采取协商会议的形式。双方首 席代表轮流担任协商会议执行主席,首次协商会议执行主席,由协 商提出方首席代表担任。协商会议执行主席负责召集、主持会议, 并对协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提出处理建议。协商双方应当按照双 方确定的程序协商相关事项,发表意见、建议。 一6一 007 协商双方应当在协商会议开始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协 商。 第十七条协商双方应当在举行协商会议的七日前,如实向 对方提供协商方案以及与协商方案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企业方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应当包括工资集体协商所需的本企 业上年度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等。 第十八条协商会议由协商双方共同确定一名记录员,做好 会议记录。双方首席代表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字确认。 记录员应当保持中立、公正,如实记录,不得泄露协商内容和 企业商业秘密。 第十九条双方协商达成一致的,应当形成工资集体协议草 案,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学。协商未达成一致的,可以中止协商,并 商定下次协商的时间、地点等内容,中止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六十 日。 第二十条协商形成的工资集体协议草案,应当在十五个工 作日内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讨论。工资集体协议草案 经讨论通过后,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工资集体协议示范 文本,并向社会公布。制定该示范文本应当征求市总工会、有关部 门和企业代表组织的意见。 171 001 008 第二十一条协商双方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威胁或者利诱对方协商代表; (二)提供虚假信息; (三)故意拖延协商进程; (四)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社会公共秩序; (五)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二条协议有效期内,经协商双方同意,可以就变更工 资集体协议部分内容进行协商。企业方确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重 大变化难以履行工资集体协议的,可以提出工资调整方案,与职工 方进行集体协商。 协议期满前九十日内,任何一方均可向对方提出重新签订或 者续订的要求。 第四章协商内容 第二十三条协商双方可以就下列事项进行协商: (一)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工资分配形式和最低工资; (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 (三)劳动定额和计件单价; (四)工资支付办法; (五)加班加点工资以及津贴、补贴标准和奖金分配办法; (六)试用期及病、事假等期间的工资待遇; -81

.pdf文档 法律法规 宁波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2014-04-10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法律法规 宁波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2014-04-10 第 1 页 法律法规 宁波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2014-04-10 第 2 页 法律法规 宁波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2014-04-10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考人生 于 2024-01-01 06:25:3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