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专利文库
ICS 65.020.20 B 31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5235—2020 日光温室春豆角-秋番茄栽培模式技术规程 2020 - 09 - 18 发布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10 - 18 实施 发 布 DB13/T 5235—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石家庄市华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石家庄 市鹿泉区特色农产品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玉芹、付吉海、刘云、付秀青、沈爱芳、付莉、靳昌霖、王长梅、曹岩坡、 杨阳、霍志宏、王俊花。 I DB13/T 5235—2020 日光温室春豆角-秋番茄栽培模式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日光温室春豆角-秋番茄栽培的栽培设施、茬口安排、春豆角栽培、秋番茄栽培的技 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中南部日光温室春豆角-秋番茄栽培模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T 3045-2016 设施番茄熊蜂授粉技术规程 DB13/T 951-2008 蔬菜设施类型的界定 DB13/T 1418-2011 高温闷棚土壤消毒技术规程 DB13/T 2925-2018 早春小拱棚地膜双覆盖豇豆生产技术规程 3 栽培设施 日光温室类型符合DB13/T 951-2008中的规定,且最低气温不低于8 ℃。 4 茬口安排 春豆角:12月中下旬至1月中旬播种育苗或1月上中旬至2月上中旬直播,6月份拉秧。 秋番茄:7月上旬播种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10月下旬开始收获,1月初拉秧。 5 春豆角栽培技术 5.1 品种选择 选择长势强、分枝性弱、抗病、耐低温、优质的蔓生型品种,如之豇系列、33-47等豇豆品种,或 绿龙、架豆王等芸豆品种。 5.2 壮苗标准 日历苗龄20 d~25 d,幼苗长出第一对真叶或第一片复叶,叶色浓绿,株高5 cm~8 cm,茎粗0.2 cm 以上,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1 DB13/T 5235—2020 5.3 整地施肥 肥料选择和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 3 3 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 m ~5 m ,尿素5 kg~8 kg,硫酸钾10 kg~15 kg,过磷酸钙30 kg,耕后整 畦,畦高10 cm~15 cm,畦宽70 cm~80 cm,畦间距50 cm~60 cm。 5.4 定植 定植前每亩用45%百菌清烟剂250 g,10%异丙威烟雾剂250 g熏蒸防病虫。当棚内10 cm地温稳定在 12 ℃以上,双行定植,行距60 cm~70 cm,穴距30 cm~35 cm,每穴2株。 5.5 生长期管理 5.5.1 温湿度管理 定植期白天25 ℃~30 ℃,夜间15 ℃~18 ℃。伸蔓期白天23 ℃~27 ℃,夜间11 ℃~14 ℃。开花 结荚期白天25 ℃~30 ℃,夜间15 ℃~18 ℃。适时浇水通风,花期保持温室空气相对湿度60%~70%。 5.5.2 水肥管理 现蕾前一般不浇水,底墒不足时可于现蕾时浇 1 次小水,亩追施尿素 3 kg~5 kg。60%以上植株结 荚时浇水,随水亩追施水溶性复合肥(N-P2O5-K2O=20-9-11) 5 kg~8 kg。结荚期保持地面见湿见干,以 后每采收两次随水追肥一次,每次亩追施水溶性复合肥 (N-P2O5-K2O=17-7-17) 8 kg~12 kg。7 d~10 d 喷洒 1 次磷酸二氢钾或其它叶面肥。 5.5.3 搭架或吊绳引蔓 当植株长到30 cm左右即将抽蔓时,及时绕蔓。每穴插1根竹竿或吊绳,于晴天午后引蔓上架。 5.5.4 植株调整 主蔓第一花序以下侧枝长到3 cm长时摘除,以上各节位的侧枝留2~3片叶摘心。待主蔓接近棚顶 时及时摘心,以后下部侧枝发出后应留花序摘心,促进二次结荚。 5.5.5 保花保荚 参照DB13/T 2925-2018进行操作。 5.6 病虫害防治 5.6.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采用以农业防治为重点,结合生物与物理防治,适当运用化学 防治措施,农药使用方法及用药种类符合GB 4285、GB/T 8321的规定。主要病害为锈病、炭疽病;主 要虫害为潜叶蝇、蓟马和豆野螟。 5.6.2 防治措施 5.6.2.1 农业防治 与非豆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 5.6.2.2 物理防治 2 DB13/T 5235—2020 虫害可采用杀虫灯或黄板、蓝板诱杀。 5.6.2.3 生物防治 定植前穴施枯草芽胞杆菌等,促根护根,预防土传病害。 5.6.2.4 化学防治 5.6.2.4.1 锈病 可用10%腈菌·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5.6.2.4.2 炭疽病 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5%咪鲜胺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或45%百菌清烟剂 每亩200 g~250 g熏蒸防治。 5.6.2.4.3 潜叶蝇 可用10%灭蝇胺悬浮剂1000~1200倍液,或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5.6.2.4.4 蓟马 可用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 5.6.2.4.5 豆野螟 可用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00~3000倍液,或2.5%高效顺式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 液,或5%氟啶脲乳油1500倍液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5.7 适时采收 当荚条长成,豆粒尚不明显、粗细均匀、表皮有光泽时及时采收,采收时不要伤及花柄、花蕾。 6 秋番茄栽培技术 6.1 品种选择 选用生长势强,耐热,抗病毒病(黄化曲叶病毒),大型果,高产,优质,耐裂,耐贮运的品种, 如金棚11号、硬粉8号、欧盾等。 6.2 育苗 6.2.1 育苗设施 育苗场地通风良好,能够遮阴降温、防雨、防虫。 6.2.2 播种 采用72孔穴盘基质育苗,每穴1~2粒,播后覆盖基质1 cm左右,播后喷施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 散粒剂600倍液封闭苗床,覆盖地膜。 6.2.3 苗期管理 3 DB13/T 5235—2020 由于气温较高,注意通风降温,髙温时段采取覆盖遮阳网、设置水帘等措施降低温度。育苗期间 一般不施肥,必要时喷施2000 mg/L矮壮素控制幼苗徒长。 6.2.4 壮苗标准 日历苗龄25 d~30 d,植株生长健壮,具有3~4片真叶,株高15 cm~20 cm,叶色深绿,肥厚,根 系发达,无病虫危害。 6.3 高温闷棚 定植前参照DB13/T 1418-2011 进行高温闷棚。 6.4 整地施肥 3 3 亩施腐熟有机肥3 m ~4 m ,复合肥 (N-P2O5-K2O=15-15-15) 40 kg,生物有机肥40 kg,耕后整畦, 畦高10 cm~15 cm,畦宽60 cm~70 cm,畦间距70 cm~80 cm。 6.5 定植 定植前棚室门口、放风口设置40~60目防虫网,棚室内用1.8%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烟粉虱。大小行定植,大行距90 cm~100 cm,小行距40 cm~50 cm,株距30 cm~35 cm。定植后及时 浇水,使用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地面喷淋防病。 6.6 田间管理 6.6.1 环境调控 适宜温度为白天23 ℃~30 ℃,夜间15 ℃~18 ℃,最低夜温10 ℃。定植后前期以通风降湿为主, 适度遮阳,最髙温度不超过34 ℃。进入10月中下旬以保温降湿为主,生长后期夜间最低温度降到8 ℃ 时,夜晚加盖保温被。室内温度低于6 ℃时采取临时加温措施。遇到持续低温、阴雾、雪天时,有条 件的增设植物补光灯或在棚室后墙张挂反光幕,尽量延长光照时间。 6.6.2 水肥管理 定植时浇透定植水,定植后3 d~4 d浇缓苗水。坐果前小水勤浇,降低地面温度,保持地面湿度, 亩滴灌4~5方。第一穗果开始膨大时,结合浇水追肥,亩施水溶性髙氮型复合肥(如: N-P2O5-K2O=22-12-16)4 kg~6 kg,坐果初期,5 d~7 d浇一次水,随着天气转冷,10 d~15 d一次,滴 灌6~10方。每穗果随水施一次肥,亩施水溶性髙钾型复合肥(如:N-P2O5-K2O=19-6-25)7.5 kg~10 kg。 遇到极端天气,延长浇水间隔和减少浇水量。盛果期叶面喷施0.2%~0.3%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2~3次。 6.6.3 植株调整 单干整枝,留4~5穗果打顶,每穗留果3~4个。当第一穗果全部转红时,将其下方叶片全部打掉。 植株生长后期及时摘除老残叶和侧枝。 6.6.4 保花保果 采用振动授粉或熊蜂授粉进行保花保果。当 20%植株开花时开始进行熊蜂授粉,参照 NY/T 3045-2016进行操作。 6.7 病虫害防治 4 DB13/T 5235—2020 6.7.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采用以农业防治为重点,结合生物(生态)与物理防治,适当 运用化学防治措施,农药使用方法及用药种类符合GB 4285、GB/T 8321的规定。主要病害为病毒病、 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和叶霉病;主要虫害为粉虱类。 6.7.2 防治措施 6.7.2.1 农业防治 与非茄科作物轮作三年以上。 6.7.2.2 物理防治 参见5.5.2.2。 6.7.2.3 生物防治 可用枯草芽胞杆菌预防土传病害,丽蚜小蜂防治粉虱。 6.7.3 化学防治 6.7.3.1 病毒病 以预防为主,可用 2%宁南霉素 700~1000 倍液,或 5%氨基寡糖素水剂 400 倍液,或 20%盐酸吗啉 胍铜 500 倍液,并可加入 0.2%硫酸锌喷雾防控。 6.7.3.2 灰霉病 可用 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 1000~1500 倍液,或 8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 2000 倍液喷雾防治。或 用 45%的百菌清烟剂每亩 200 g~250 g 或 10%腐霉利烟剂 200 g~250 g 熏蒸防治,也可交替使用。 6.7.3.3 早疫病 可用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或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1000 倍液喷雾防治。 6.7.3.4 晚疫病 可用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或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1500 倍液,或 68%精 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 500 倍液喷雾,或 45%百菌清烟剂每亩 200 g~250 g 熏蒸防治。 6.7.

pdf文档 DB13-T 5235-2020 日光温室春豆角-秋番茄栽培模式技术规程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5235-2020 日光温室春豆角-秋番茄栽培模式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5235-2020 日光温室春豆角-秋番茄栽培模式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5235-2020 日光温室春豆角-秋番茄栽培模式技术规程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10:26:3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