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专利文库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1911193.2 (22)申请日 2022.07.20 (73)专利权人 苏州百斯特玻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 常熟高新 技术 产业开发区黄浦江路280号 (72)发明人 李栋 (74)专利代理 机构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 合伙) 32235 专利代理师 韩臻臻 (51)Int.Cl. G02F 1/133(2006.01) H02J 7/35(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集成式光伏复合调光玻璃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式光伏复合调光 玻璃, 包括透明玻璃 基板、 双稳态调光玻璃、 光伏 电池板、 储能单元和控制单元, 双稳态调光玻璃 和光伏电池板并列设于透明玻璃基板的同一侧 表面上, 彼此电连接的储能单元和控制单元紧邻 光伏电池板设置, 光伏电池板通过第一点焊电极 接口电连接到所述控制单元, 双稳态调光玻璃通 过第二点焊电极接口电连接到控制单元; 双稳态 调光玻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 第 一透明电极、 液晶层、 第二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 基板。 通过将双稳态调光玻璃与光伏电池板集成 在一块, 解决了当前光伏复合调光玻璃能耗高及 布线复杂的技 术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217718343 U 2022.11.01 CN 217718343 U 1.一种集成式光伏复合调光玻璃, 其特征在于, 包括透明玻璃基板、 双稳态调光玻璃、 光伏电池板、 储能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双稳态调光玻璃和所述光伏电池板并列设于所述 透明玻璃基板的同一侧表面上, 所述储能单元和所述控制单元紧邻所述光伏电池板设置, 所述光伏电池板上设有第一点焊电极接口, 所述双稳态调光玻璃上设有第二点焊电极接 口, 所述光伏电池板通过所述第一点焊电极接口电连接到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双稳态调光 玻璃通过所述第二点焊电极接口电连接到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储能单元电 连接; 所述双稳态调光玻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 第 一透明电极、 液晶层、 第二 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基板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光伏复合调光玻璃,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稳态调光玻璃的 面积与所述 光伏电池板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2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光伏复合调光玻璃,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 明玻璃基板的 同一侧表面上, 所述双稳态调光玻璃对应设置于所述透明玻璃基板的一端, 所述光伏电池 板对应设置于所述透明玻璃基板的另一端, 且所述双稳态调光玻璃与所述光伏电池板紧邻 设置, 所述储能单 元和所述控制单 元设置于所述光伏电池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光伏复合调光玻璃,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 明玻璃基板的 同一侧表面上, 将一侧边缘预留安装孔的所述双稳态调光玻璃与所述透明玻璃基板层叠设 置, 所述光伏电池板通过所述安装孔层叠 设置到所述透明玻璃基板上且所述光伏电池板的 边缘与所述双稳态调光玻璃安装孔处的边缘紧邻设置, 在所述光伏电池板上设置所述储能 单元和所述控制单 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光伏复合调光玻璃,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双稳态调光玻璃 和所述光伏电池板之间设置黏结剂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光伏复合调光玻璃,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透明基板和所 述第一透明电极具体组装成第一ITO玻璃, 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具体组 装成第二 ITO玻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光伏复合调光玻璃,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充放 电管理模块、 电压转换模块、 逆变电路、 M CU控制模块和传感器模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式光伏复合调光玻璃,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为温度传感 器、 光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声控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式光伏复合调光玻璃,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无 线通信模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式光伏复合调光玻璃,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 Zig‑Bee、 蓝牙、 无线宽带、 超宽带、 NFC中的任意 一种。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718343 U 2集成式光 伏复合调光玻璃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调光玻璃技 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光伏复合调光玻璃。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调光玻璃渐渐为建筑设计 业界接受并开始大规模应用。 调光玻璃具有隔热保温、 节能环保、 具有超高的抗紫外线性 能。 调光玻璃可设计为智能控制的窗户, 根据环 境调节的变化, 通过调压处理来调整光的透 过率, 达到调节室内温度与光照的效果。 现有技 术中的调光玻璃可参 考下述专利: [0003]中国专利CN204086734U公开了一种光伏智能液晶调光玻璃窗, 主要由光伏电池 板、 控制器、 锂电池和液晶调光玻璃组成, 光伏电池板、 控制器、 液晶调光玻璃顺序连接, 控 制器模块是核心控制单元。 其中, 控制器中的遥控开关、 旋钮开关分别和单片机相连; 传感 器电路与单片机相连, 传感器电路能采样环境数据; 充放电电路用于控制光伏发电对锂电 池充电和以及 锂电池对后级电路放电; 逆变电路用于将光伏与锂电池提供的直流电转化为 液晶调光玻璃工作所需的交流电。 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光伏智能液 晶调光玻璃 窗, 能充分 利用太阳能为装置供电, 不使用市电能源。 但是, 该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方案中, 光伏电池 板、 控制器与液 晶调光玻璃均为分开结构, 该结构具有占用空间大、 施工难度高、 安装不便 的缺陷。 [0004]而中国专利CN111916516A公开了一种光伏调光复合玻璃, 包含第一透光板、 第二 透光板及位于第一透光板和第二透光板之 间的第一粘结层和 第二粘结层, 所述第一粘结层 和第二粘结层之间还设有: 调光膜, 具有向玻璃 边缘延伸并从玻璃边部引出的第一引出线, 所述调光膜在电源驱动下改变透过率; 光伏电池芯片, 由若干个单独的电池片串联或并联 或串并联组成, 所述光伏电池芯片具有向玻璃边缘延伸并从玻璃边部引出 的第二引出线; 光伏电池芯片并排设置在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之 间, 光伏电池芯片的边缘与调光膜的 边缘间距≥5mm。 本发明虽然将光伏电池芯片与调光膜集成在一块, 兼顾了采光和光伏发 电, 光伏发的电可直接供给调光膜使用, 外观工整, 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但是该发明披 露的技术方案中, 控制器与调光膜 依然为分开结构。 [0005]也就是现有调光玻璃产品的控制器均为外置结构设计, 需要在调光玻璃产品上预 留布线空间, 提高了调光 玻璃产品的生产成本, 且施工难度高, 同时现有的调光玻璃产品用 电负荷较高, 难以满足传统玻璃升级改造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6]本申请主要解决了当前光伏复合调光玻璃中在调光玻璃产品上预留布线空间生 产成本高, 以及当前调光玻璃产品能耗高的技 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成式光伏复合调光玻璃, 包括透明玻璃基 板、 双稳态调光玻璃、 光伏电池板、 储能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双稳态调光玻璃和所述光伏 电池板并列设于所述透明玻璃基板的同一侧表面上, 所述储能单元和所述控制单元紧邻所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17718343 U 3
专利 集成式光伏复合调光玻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赞助3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3元下载
本文档由 思考人生 于
2024-02-07 20:32:29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416.1 KB)
分享
友情链接
ISO 17987-3-2016.pdf
NB-T 11240-2023 空气源热泵干燥系统节能量和减排量计算方法.pdf
专利 一种用于堡垒机的数据库高危指令审核方法和系统.PDF
GB-T 40711.1-2022 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第1部分:换挡提醒装置.pdf
T-SSITS 204—2023 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与其调度系统数据接口规范.pdf
GB-T 42892-2023 项目管理敏捷化指南.pdf
SN-T 3093-2012 残渣燃料油中钠、铝、硅、硫、钙、钒、铁、镍的测定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pdf
T-ZZB 1640—2020 保温杯 壶 用热固性粉末涂料.pdf
DL-T 2015-2019 电力信息化软件工程度量规范.pdf
中国电信 数字道路白皮书 2022.pdf
GB-T 7931-2008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pdf
GB-T 10059-2023 电梯试验方法.pdf
GB-T 31250-2014 电子电气产品环境信息基本要求.pdf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表格.docx
GB-T 35347-2017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站.pdf
GB-T 17901.3-2021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密钥管理 第3部分:采用非对称技术的机制.pdf
DB11-T 1854-2021 公共建筑室内照明系统节能监测 北京市.pdf
TB-T 30004-2021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技术要求.pdf
T-CIE 073—2020 工业级高可靠集成电路评价 第8部分: MCU芯片.pdf
DB1331-T 042—2023 电动重卡换电系统技术要求 雄安新区.pdf
1
/
9
评价文档
赞助3元 点击下载(416.1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3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