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专利文库
ICS 65.020.40 CCS B 61 昆 DB5301 明 市 地 方 标 准 DB5301/T 69—2022 造林绿化技术规程 2022 - 01 - 20 发布 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2 - 01 实施 发 布 DB5301/T 69—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昆明市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昆明市林业和草原科技推广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骏、宋升治、罗薇羽、杨志勇、沙敏、尹江、阚丹妤、马勇、严磊、李艳。 1 DB5301/T 69—2022 造林绿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造林绿化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树种选择、苗木、造林技术、未成林幼林抚育、 森林管护、造林设计、造林检查验收、造林技术档案等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昆明市范围内的四旁植树、宜林地人工造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 15776—201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DB53/ 062—2006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 DB53/T 458—2013 绿化苗木 质量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GB/T 1577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疏林地 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 0.10~0.19 的林地。 3.2 五采区 采石、采砂、采矿、取土、砖瓦窑等形成的采区。 3.3 石漠化 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砾石堆积,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3.4 立地条件 树木生长地各种环境条件,如:海拔、坡向、坡度、土壤、植被情况等。 3.5 适地适树 立地条件与树种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相适应。 3.6 乡土树种 本地区自然分布,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立地条件的树种。 1 DB5301/T 69—2022 4 基本原则 造林绿化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 坚持生态优先。造林活动不应对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不可逆的不利影响,充分保护造林地上已有 的天然林、珍稀植物、古树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b) 科学造林。科学、生态、节俭开展造林绿化; c)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根据立地条件,合理选择造林树种,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 提高造林效果; d) 促进森林健康稳定。乡土树种为主,实行多树种、乔灌草合理搭配,营造混交林,避免营造大 面积纯林。 5 树种选择 5.1 基本原则 5.1.1 5.1.2 5.1.3 5.2 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树种。 根据不同林种及造林目的选择树种。 合理确定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乔木和灌木的造林比例,营造混交林。 择要点 不同林种树种选择要点按照GB/T 15776—2016中7.1.2的规定执行。 5.3 树种选择 5.3.1 5.3.2 6 主要造林树种适生条件表见附录 A。 不同林种常见树种选择见附录 B。 苗木 6.1 除核桃、板栗等冬春季造林树种使用裸根苗木造林外,其它造林树种宜使用容器苗木造林。 6.2 苗木质量应符合 DB53/ 062—2006、DB53/T 458 规定的Ⅰ、Ⅱ级苗木标准。 6.3 苗木调运必需具备三证一签,即苗木生产和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苗木质量检验合格证及种 苗标签,良种苗木还应具备良种证。 6.4 苗木的检验、起苗、包装、运输等技术标准参照 DB53/ 062 的规定执行。 6.5 苗木的处理按照 GB/T 15776—2016 中 8.5.2 的规定执行。 7 造林技术 7.1 整地 7.1.1 7.1.1.1 整地方式 带状整地 带状整地适宜缓坡山地造林,沿等高线平行整理,一般带宽60 cm~80 cm,深度40 cm,行距2 m。 7.1.1.2 2 穴状整地 DB5301/T 69—2022 穴状整地适宜地势平缓或缓坡山地、岩石裸露率高的石漠化、困难立地,以及需客土造林的地块, 整地规格一般为40 cm×40 cm×40 cm或60 cm×60 cm×60 cm。 7.1.1.3 鱼鳞坑整地 鱼鳞坑整地适宜干旱、半干旱坡地及陡坡山地造林,鱼鳞坑为半圆形,外高内低,半径不小于 60 cm, 深 50 cm~60 cm。 7.1.2 整地时间 冬春季造林宜在11月~12月完成整地;雨季造林宜在5月~6月底前完成整地。 7.2 造林密度 7.2.1 造林密度确定原则 7.2.1.1 根据培育目的确定 确定原则如下: a) 防护林可适当稀植; b) 用材林应根据培养目标设计造林密度,培育中小径材为目标的宜密,培育大径材为目标的宜稀; c) 经济林按不同树种设计造林密度,乔木经济林适当稀植,灌木和矮化经济林适当密植; d) 薪炭林一般适宜密植;特种用途林按特殊要求确定。 7.2.1.2 根据立地条件确定 通常立地条件好,造林密度宜稀;反之,则宜密。缺乏灌溉条件的造林地,宜适当稀植。石漠化、 五采区等难造林地,按实际情况确定造林密度,充分利用石沟、石缝、石槽等造林。 7.2.1.3 根据树种特性确定 速生、喜光、冠幅大的树种,造林密度宜稀;慢生、耐阴、冠幅小的树种,可适当密植。 7.2.2 造林密度确定 7.2.2.1 7.2.2.2 7.3 根据 GB/T 15776—2016 中 9.2 的规定方法确定造林密度。 昆明市主要造林树种初植密度见附录 A。 造林时间 7.3.1 冬春季造林 适用于落叶树种造林,在有灌溉条件的前提下,一般在苗木萌动前 30 天左右开始种植,造林时间 为 1 月~2 月中旬。 7.3.2 雨季造林 适用于常绿树种造林,造林时间一般为 6 月~7 月,当年造林苗木补植应在 8 月中旬前完成。 7.4 造林方法 7.4.1 特殊造林困难地块可采用播种造林,造林方法按照 GB/T 15776—2016 中 10.4.1 的规定执行; 7.4.2 其他造林地块一般采用植苗造林,造林方法按照 GB/T 15776—2016 中 10.4.2 的规定执行。 7.4.3 还需注意: a) 裸根苗造林采用嫁接苗时,培土要露出嫁接口。为预防霜冻冻害,可堆土填埋嫁接口以上部位, 但霜冻害过后要即时扒去覆土; b) 陡坡地、干旱和半干旱山地、客土造林时,沿等高线水平阶鱼鳞坑整地,苗木栽植后回填土时 应预留围堰汇集雨水,提高降雨利用率; 3 DB5301/T 69—2022 c) 选用大规格苗木造林时,适当疏枝摘叶减少蒸腾。 7.5 混交造林方式 7.5.1 混交配置模式 根据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选择无种间竞争关系的、生长条件相适宜的树种混交造林,混交配置 模式包括:针叶树种-阔叶树种混交、针叶树种间混交、阔叶树种间混交、乔木树种-灌木树种混交。 7.5.2 混交方法 根据造林地块、造林树种、经营目的等设计为:块状混交、带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多树 种不规则混交。 7.6 造林辅助材料施用 按照GB/T 15776—2016中10.5的规定执行。 8 未成林幼林抚育 8.1 抚育时间 从造林第二年起连续抚育3年~5年,抚育时间为5月~6月。 8.2 抚育措施 8.2.1 割灌除草 除去影响幼苗幼树生长的杂灌杂草及藤本植物,提倡局部清理杂灌杂草,避免大面积的割灌除草。 8.2.2 树盘松土 在幼苗幼树周围50 cm 范围内进行树盘松土,深度20 cm~30 cm。 8.2.3 施肥 有条件的应进行追肥,追肥以复合肥为主,一般在栽植后1年~3年施用,施肥量为50 g/株~ 100 g/株,施肥后覆土。经济林果树应在生长期和冬季休眠期各抚育施肥1次,生长期施速效化肥,施 肥量为100 g/株~200 g/株;休眠期施腐熟的农家肥等,施肥量为20 kg/株~100 kg/株。 8.2.4 修剪 对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在造林后1年~2年内因机械损伤、干旱、霜冻或病虫为害等而生长不良的, 可采用平茬复壮措施;对萌蘖能力强的树种,应及时进行除蘖;经济林果树应适时进行抹芽和整形修剪。 8.3 补植补造 对造林成活率在40%~84%的造林地,应及时选择原设计树种进行补植补造,时间、方法与造林方法 相同。 9 森林管护 9.1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营林、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加强 病、虫、鼠、草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9.2 主要措施包括: a) 选用良种壮苗,增强抗病虫害能力; 4 DB5301/T 69—2022 b) 营造混交林,提高林分抗御病虫害的能力; c) 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制度,严防调运的种子和苗木等繁殖材料传播检疫性、危险性林业有害 生物; d) 加强抚育管理,及时清除病虫木,改善林内卫生状况; e) 保护、繁殖和培育益虫、益鸟,利用天敌防控害虫; f) 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制度,掌握其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有预见性地进行防治工作; g) 采用苗木基干部涂白等防护措施。 9.3 其他管护措施按 GB/T 15776—2016 中 11.2 的规定执行 10 造林设计 2 10.1 连续面积 0.067 hm 以上的造林应进行造林设计。 10.2 造林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作业设计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具 有对造林作业设计文件的终审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10.3 造林设计的程序如下: a) 造林作业区选择:依据总体设计、年度计划选择造林作业区,将任务落实到各个造林作业区。 造林作业区可在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退耕还林地以及其它适宜造林的小班中选择。造林作业 区的布置要相对集中,以便于管理、便于施工; b) 造林作业区外业调查:现地踏查造林作业区,踏查内容主要包括地类或小班界线是否变更、总 体设计的设计内容是否合理。调查记录造林作业区位置、立地特征、植被、需要保护的对象、 造林作业区附近林分及树种、调查人员及调查日期等; c) 造林作业区面积测量: 造林作业区的面积以实测为准。作业区面积可用地形图或卫星影像图 勾绘测算,或用罗盘仪、经纬仪、GPS 测量。 10.4 外业调查基础上编制造林设计说明书,造林设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 基本情况、设计依据和原则、建设规模和布局、造林地现状(含立地条件)、造林技术设计(包括树种 选择、混交配置、造林技术、幼林抚育等)、施工组织及进度、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保障措施

pdf文档 DB5301-T 69-2022 造林绿化技术规程 昆明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01-T 69-2022 造林绿化技术规程 昆明市 第 1 页 DB5301-T 69-2022 造林绿化技术规程 昆明市 第 2 页 DB5301-T 69-2022 造林绿化技术规程 昆明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09 10:35:5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