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CCS B 24 53 云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53/T 1050—2021 黑水虻饲养技术规范 2021 - 05 - 25 发布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8 - 25 实施 发 布 DB53/T 1050—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智勇、常雅洁、陈吉红、郭晋、胡清泉、杨仁灿、木霖、孙志旭、沙茜、张 斌、相德才、刘韶娜、吴国权、赵彦光、韩敏、鲍晓伟、熊和丽。 I DB53/T 1050—2021 黑水虻饲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水虻场地选择、设施设备、饲养管理、病敌害防控等技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的饲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9168 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 GB/T 27622 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 GB/T 5006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NY 525 有机肥料 NY 884 生物有机肥 NY/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 1169 畜禽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NY/T 3023 畜禽粪污处理场建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黑水虻 Hermetia illucens L. 属双翅目水虻科食腐性昆虫,取食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一生经历卵、幼虫、预蛹、蛹、成虫五个 虫态。 3.2 诱导产卵 Induced spawning 利用动物粪便或腐败性有机物等臭味物质作为产卵诱导剂,引诱黑水虻进行定点产卵的方法。 3.3 虫沙 Frass 黑水虻幼虫采食有机废物排出的代谢物及采食剩余物。 4 形态和习性特征 1 DB53/T 1050—2021 黑水虻形态和习性特征见附录A。 5 场地选择 在饲喂原料地就近选址,地势高、干燥、通风向阳,农牧结合方便、自然隔离条件好的区域,具备 交通、电力、给水和排水条件。 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宜设置在畜禽养殖场(含养殖小区)内,应设置在养殖场生产区、生活管理区 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并符合NY/T 1168。 以餐厨剩余物为原料的场地选择参照以上执行。 6 设施设备 6.1 成虫房 成虫房建设符合以下要求: a) 成虫房符合全场整体规划要求,应选择在场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 b) 根据 15 kg/m2~20 kg/m2 预蛹的饲养量来确定建设规模; c) 屋檐高 2.8 m~3.5 m,屋顶选用钢化玻璃、塑料薄膜、采光板等透光性好的材料建设; d) 地面硬化、防水、防渗; e) 房内满足栖息条件(如悬挂大叶仿真绿植等); f) 安装补水、控温、通风系统,并符合 GB/T 50062 要求。 6.2 幼虫饲喂房 幼虫饲喂房房建设符合以下要求: a) 在成虫房就近选址,处于成虫房下风向或侧风向; b) 成虫房面积:幼虫饲喂房面积=1:4~1:10; c) 屋檐高 2.8 m~3.5 m,宜采用钢架大棚或塑料大棚建设; d) 地面硬化、防水、防渗,符合 GB/T 27622、NY/T 1168、NY/T 1169 及 NY/T 3023 的要求; e) 建设或配备幼虫饲喂设施; f) 宜搭建立体养殖架或修建水泥饲养池。 7 饲养管理 7.1 成虫 成虫饲养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a) 将羽化前 2 d~3 d 的蛹放入成虫房; b) 用 2%的红糖水喷雾给水; c) 宜在 12: 00~17: 00 喷雾给水,每次喷雾 15 s~30 s, 喷量 30 mL/m2~60 mL/m2,喷雾至地面 潮湿但不形成积水即可; d) 饲养温度 28℃~32℃。 7.2 产卵与孵化 按以下方法进行产卵与孵化: 2 DB53/T 1050—2021 a) b) c) d) e) 7.3 将畜禽粪便或腐败性有机物等臭味物质搅拌混制成产卵诱导剂,含水率 85%~90%; 成虫羽化后 2 d~3 d,将产卵诱导剂放入诱导盆中,置于成虫房内,避免阳光直射,用 20 目~ 30 目纱网封口,上方放置产卵板,诱导产卵; 每天收集虫卵置于孵化盘中,每周更换一次产卵诱导剂; 将装有虫卵的孵化盘放入孵化箱,温度控制在 30℃~32℃,湿度控制在 70%~80%,48 h 后 放置于装有饲料的盆上方继续孵化,60 h~84 h 后孵化完成; 饲料配比为豆粕:玉米面:米糠=1:2:3,含水率 65%~75%。 幼虫 7.3.1 初孵幼虫的培育 孵化完成后,将饲料盆取出继续培育3 d,环境温度控制在26℃~28℃,适时添加饲料,配比为豆 粕:玉米面:米糠=1:2:3,含水率65%~75%。 7.3.2 养殖方式 饲喂原料为畜禽粪便时,宜采用地面平养方式,修建水泥饲养池,尺寸以便于人工操作为宜,池高 25 cm~30 cm。饲养池可建双排或多排,两排之间设置80 cm~120 cm过道。 饲喂原料为餐厨剩余物时,宜采用立体养殖方式,一般搭建3 层~4 层立体养殖架,宜采用长×宽 ×高为110 cm×70 cm×30 cm的箱体饲喂。 7.3.3 饲喂原料预处理 餐厨剩余物通过清杂、破碎,宜采用麦麸或米糠等辅料调节含水率至70%~80%。 禽粪便搅拌混匀,若粪便含水率低于70%,加水调至70%~80%,若粪便含水率高于80%,用麦麸 或米糠等辅料调至70%~80%。 7.3.4 饲喂 按以下要求饲喂: a) 将 3 日龄的幼虫按 15 g/m2~20 g/m2 卵孵化的幼虫量置于饲养池(盆)中; b) 均匀撒投预处理好的饲喂原料到饲养池(盆)中,环境温度 15℃~32℃, 上、下午投喂两次; c) 餐厨剩余物饲喂 8 d~10 d 虫料分离; d) 畜禽粪便 12 d~15 d 虫料分离; e) 饲养池(盆)内温度高于 45℃时,宜翻动降温。 7.4 种虫 幼虫分离后,按5%~10%的比例选留优质个体作为种虫二次饲喂,饲料配比参照6.3.1,待70%的幼 虫变为棕黑色的预蛹后停止饲喂。 7.5 蛹化 将预蛹放置于通风良好、干燥、阴凉,15℃~25℃环境下蛹化。 8 分离和利用 8.1 虫料分离 3 DB53/T 1050—2021 可按以下方法之一进行虫料分离: ——物料用人工进行翻抛,待幼虫钻入下层后,将上层物料清出,反复多次,直至幼虫净度达到 使用要求; ——采用网孔 1 cm×1 cm 和 0.5 cm×0.5 cm 的筛子进行二级筛分,先粗后细; ——采用专用虫料分离设备进行幼虫和虫沙的分离。 8.2 利用 幼虫作为动物蛋白饲料利用,应符合GB 13078要求。虫沙可直接利用,制成有机肥料,应符合NY 525 的要求,制成生物有机肥应符合NY 884要求。 9 病敌害防控 病敌害防控符合以下要求: a) b) c) d) 4 养殖器具和养殖场地应定期清洁消毒,所用消毒制剂应符合 GB/T 19168 规定。 若出现黑水虻幼虫病死现象,需整池(盆)清除,并用生石灰对饲养池(盆)进行消毒; 在幼虫饲喂房四周设置防鸟网,或在饲养池(盆)上方覆盖防鸟纱网; 饲料原料中不应添加苍蝇药、杀虫剂等药物。 DB53/T 1050—2021 附 录 A (资料性) 黑水虻形态和习性特征 A.1 形态和习性特征 A.1.1 成虫形态 灰黑翅,口器退化,触角宽、扁且长,体长15 mm~20 mm,身体主要为黑色,雌虫腹部略显红色, 第二腹节两端各具一白色半透明的斑点,雄虫腹部偏青铜色。见图A.1。 图A.1 成虫形态 A.1.2 卵形态 径约1 mm,长椭圆形,呈淡黄色。见图A.2。 图A.2 卵形态 A.1.3 幼虫形态 幼虫体型丰满,呈乳白色,有毛,低龄幼虫白色,后期体色加深,初孵幼虫长约1.8 mm,成年幼 虫平均体长18 mm,6 mm宽,部分个体可达27 mm。见图A.3。 5 DB53/T 1050—2021 图A.3 幼虫形态 A.1.4 预蛹与蛹形态 预蛹为末龄幼虫,身体呈棕黑色,各个体节具有极稀疏短毛,体长20 mm左右,不再脱皮,不再取 食,体长基本不再变化,体重减轻。迁出物料寻找干燥阴凉处化蛹。见图A.3的a图。 蛹通体黑色,蛹壳坚硬,体节舒张,蛹体前半部分增厚,尾部呈下钩状。见图A.3的b图。 a a 预蛹形态 b 蛹形态 图A.4 预蛹与蛹形态 A.2 黑水虻习性 黑水虻属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预蛹、蛹、成虫五个虫态,一个生命周期约45 d,随 环境变化很大,适宜条件下35 d就能完成一代,非适宜环境下可能需要8 个月,其间蛹期的弹性最大, 从10 天至6 个月不等。成虫羽化后即能交尾,约2 d~3 d后产卵,单雌产卵量约800 粒,完成产卵后2 d~ 3 d死亡,寿命约8 d~10 d,雄成虫寿命约6 d~8 d,成虫不喜进入人居场所,多以植物汁液和甜味液体 为食,雌成虫寻觅臭味有机物质作为产卵场所,并将卵产在臭味有机物附近干燥缝隙中。幼虫营腐生性, 取食广泛,主要以新鲜畜禽粪便、餐厨剩余物、腐烂水果和蔬菜为食,随日龄增加,虫体颜色从乳白色 逐渐转为棕黑色,并从取食环境中迁出,寻觅阴凉、荫蔽的场所化蛹,有避光性和趋缝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DB53/T 1050-2021
DB53-T1050-2021 黑水虻饲养技术规范 云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22:50:2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