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38 DB5305 DB5305/ T24-2018 保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5305/T25-2018 保山市三七种植技术规程 2018 - 12 - 31 发布 保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9 - 01 - 01 实施 发 布 1 DB5305/T25—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保山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保山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平、濮永赛、陈进厅、尹胜鑫、段家友、刘泓敏、周祺。 I DB5305/T25—2018 保山市三七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保山市三七种植区划、生产环境、适宜条件、种植准备、良种选择、育苗技术、大田 栽培技术、施肥技术、病虫草鼠害防治、采挖方法、原产地初加工、包装运输、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保山市适宜区域的三七种植及初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3059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3.1 三七 Sanqi 三七Panax notoglnseng(Burk)F.H.Chen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又名田七、山漆、人参三七、金不 换等。 3.2 红籽 Mature sanqi seeds 成熟的三七果实。 3.3 三七良种 Sanqi seed 千粒重≥100g的适宜的三七成熟种子。 3.4 三七种苗 Sanqi seedling 指一年生三七的地下部分,包括主根、根茎和休眠芽。 3.5 基肥 Base fertilizer 三七种子播种前或种苗移栽前施用的肥料。 3.6 种肥 Seed fertilizer 三七播种或移栽时施用的肥料。 1 DB5305/T25—2018 3.7 追肥 Chasing fertilizer 三七齐苗后或种苗移栽后的整个生育期施用的肥料。根据三七不同的生育期划分为:展叶肥、生长 肥、冬芽肥和促花肥。 3.8 平衡施肥 Balanced fertilization 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特性,科学确定有机肥料和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 料的施用数量、养分比例、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 3.9 头 main root 表示三七大小专用规格单位,指质量为500 g 的干燥三七主根个数。 3.10 剪口 rhizome 指三七的干燥根茎。 3.11 筋条 branch root 指中部直径≥0.4cm 的干燥支根。 3.12 毛根 指中部直径<0.4cm 的干燥支根和须根。 4 生产环境 4.1 种植区划 根据三七各生育时期对光、热、水、气、土等环境条件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将保山市适宜种植 三七的区域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 4.1.1 最适宜区 海拔1600~1800 m,年均温14.5~16℃,最冷月均温7~9℃,最热月均温18~20℃,≥10℃年积温 4400~5400℃,年降水量1100~1400 mm,无霜期≥300 天。该海拔区域的旱地面积69.05万亩(其中坡 度5~15°的缓坡地约24.4万亩),主要土壤类型为碳酸盐岩类发育的红壤和黄红壤。 4.1.2 适宜区 海拔1300~1600 m和1800~2000 m,年均温15~17℃和14~16℃,最冷月均温10~12℃和6~8℃, 最热月均温20~21℃和17~20℃,≥10℃年积温5100~5800℃和4100~4800℃,年降水量1000~1200 mm 和1200~1500 mm,无霜期≥300天和280~300天。该区域的旱地面积90.65万亩(其中坡度5~15°的缓 坡地约31.9万亩),主要土壤类型为碳酸盐岩类发育的赤红壤、红壤、黄壤和火山岩发育的火山灰土。 4.1.3 次适宜区 海拔1000~1300 m和2000~2200 m,年均温≥17℃和≤14℃,最冷月均温≤6~12℃,最热月均温 ≥21℃和≤17℃,≥10℃年积温≥5800℃和≤4100℃,年降水量≤1000 mm和≥1500 mm,无霜期≥320 天和≤280天。该区域的旱地面积74.47万亩(其中坡度5~15°的缓坡地约26.3万亩),主要土壤类型 为碳酸盐岩类发育的赤红壤和黄壤。 2 DB5305/T25—2018 4.2 环境要求 4.2.1 大气 选择大气环境无污染的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达GB 3095 规定的二类区以上标准。 4.2.2 水源 为雨水、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达到GB 3838 规定的二类水以上标准。 4.2.3 土壤 选择无污染的土壤,土壤农残和重金属含量按GB 15618 规定的二级标准执行。 5 适宜条件 5.1 温度 三七生育期适宜气温15~25℃,土壤温度10~15℃。 5.2 光照 海拔1000~1600 m的区域,三七荫棚透光率为10~14%;海拔1600~1800 m的区域,三七荫棚透光 率为14~17%;海拔1800~2200 m的区域,三七荫棚透光率为17~20%。 5.3 土壤水分 三七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为 25~30%。 5.4 土壤酸碱度 三七适宜的土壤pH值为5.5~7.0。 6 种植准备 指播种前或种苗移栽前的七园搭建和土壤处理。包括选地、建园、整地、施基肥、土壤消毒和起墒。 6.1 选地 选择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以pH值5.5~7.0为佳,质地砂壤为佳,地块排灌方便,具有一定坡度(坡 度5~15°),10年内未种过三七的地块。 6.2 建园 建园分为遮阳网荫棚和传统荫棚2种形式,荫棚必须做到透光均匀一致,透光率为10~20%(海拔 1000~1600 m的区域,三七荫棚透光率为10~14%;海拔1600~1800 m的区域,三七荫棚透光率为14~ 17%;海拔1800~2200 m的区域,三七荫棚透光率为17~20%)。 6.2.1 遮阳网荫棚 三七遮阳网荫棚建造材料按本标准附录A 执行。按2.0 m×2.0 m打孔栽立柱(立柱入土深度30 cm), 沿纵向(地块坡向,下同)用10号铁丝拉抬线(托网线),两端用地锚桩固定,再用16号铁丝将抬线固 3 DB5305/T25—2018 定于每根立柱距地面2.0 米处;再沿横向(与地块坡向垂直,下同)间隔8~10m拉抬线,并用16号铁丝 固定;然后在抬线上方沿横向铺双层遮阳网,拉平固定,连接每张遮阳网,再于遮阳网上方用16号铁丝 拉压网线并加于固定;荫棚顶层遮阳网铺好后,四周用遮阳网围边。为改善三七遮阳网荫棚的通风性, 应适当增加园门,每间隔4~5个排水沟留出1 m作为园门,园门设置为对开。 6.2.2 传统荫棚 三七传统荫棚建造材料按本标准附录B 执行。按1.7 m×1.7 m打孔栽立柱(立柱入土深度30 cm), 沿纵向和横向用8号铁丝分别拉抬线,两端用地锚桩固定,再用16号铁丝将抬线固定于每棵立柱距地面 2.0米处,用芦苇、山茅草或作物秸秆(不宜用玉米杆)扎成草铺,将草铺固定在抬线上方,四周用草 铺围边,草铺透光均匀一致,透光率为10~20%,园门设置与遮阳网荫棚相同。 6.3 整地、施基肥 三七播种或移栽前,用旋耕机旋耕1~2次后,每亩均匀撒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 kg作基 肥,施基肥后再旋耕2~3次,耕作深度为20~30 cm。 6.4 土壤消毒 为预防根部病害,当土壤pH 值5.5~7.0 时,结合整地,每亩施用50~100 kg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 6.5 起墒 遮阳网荫棚种植采用2.0 m开墒,让立柱处于墒面中间位置,墒面宽为150~160 cm,沟宽为40~50 cm,墒高为15~25 cm(平地、缓坡地墒高为20~25 cm,坡地墒高为15~20 cm),墒面形状为板瓦型; 传统荫棚种植采用1.7 m开墒,墒面宽为120~140 cm,沟宽为30~50 cm,墒高、墒面形状、立柱位置与 遮阳网荫棚种植相同。 7 育苗技术 7.1 良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7.1.1 良种选择 选用充分成熟、无病虫浸染、无腐烂、无霉变、千粒重≥100 g、经后熟作用的种子。 7.1.2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方法:(1)将三七红籽搓揉洗去外皮后的种子与河沙分层置放于竹制容器中贮藏45~60 天,使其完成生理后熟作用,要求贮藏环境洁净、通风,控制河沙含水量为20~30%;(2)播种前选用 附录D 规定的1~2 种杀菌剂进行浸种处理,或采用三七专用包衣剂进行包衣。 7.2 播种要求 7.2.1 播种时间 11月至翌年1月。 7.2.2 播种规格 采用4 cm×5 cm或5 cm×5 cm,每亩播种量约18~20 kg。 4 DB5305/T25—2018 7.2.3 播种方法 播种前每亩用100 kg钙镁磷肥均匀撒于墒面作种肥,再打穴播种。打穴采用自制打穴器在墒面打出 浅穴,人工点播或三七专用播种机机播。 7.2.4 盖土和盖墒 采用细土将三七种子覆盖,盖土厚度以见不到种子为原则;采用松毛或将山草、稻麦秸杆等切成5~ 10 cm长均匀铺盖于墒面,以墒土不外露为原则。 7.2.5 浇水 三七播种后即时浇水,使土壤水分含量达到25~30%。 7.3 苗期管理 7.3.1 调整荫棚 荫棚出现破损时应及时修补,保持荫棚透光适宜和均匀;根据三七生长的季节不同应作适时调整, 三年生三七在采挖前2~3 个月可适当加大荫棚透光度,一般中海拔区域≤17%,高海拔区域≤20%。 7.3.2 浇水与排湿 在干旱季节,视土壤墒情每7~10天及时浇水1次,使土壤水分保持在25%左右;雨季应随时检查七 园,出现土壤水分过多应及时排涝,或打开园门排湿。 7.3.3 追肥 根据三七不同生育期的营养特点,采用平衡施肥技术。 7.3.3.1 展叶肥 4~5月为三七展叶期,按每亩用40 kg腐熟的有机肥+磷酸二铵5~10 kg+硫酸钾3~5 kg与适量细 土充分混合后撒施于墒面。撒施后将叶片上的肥料清扫干净或结合浇水将叶片洗净,防止烧苗。 7.3.3.2 生长肥 6~9月为三七旺长期,按每亩用40~80 kg腐熟的有机肥+(15—15—15)复合肥15~20 kg充分混 合后撒施于墒面,每40~
DB5305-T 25-2018 保山市三七种植技术规程 保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6:35:4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