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22 临 DB5309 沧 市 地 方 标 准 DB5309/T 11—2018 临沧市早秋小麦栽培技术标准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2018 - 10 - 16 发布 临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9 - 01 - 01 实施 发 布 DB5309/T 11—2018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临沧市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临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临翔区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沙云、杨志坤、赵建芳、王少安、杨向虎、郑家银、段凌峰、李志军、白开蕊、 董启琴、潘立春。 I DB5309/T 11—2018 临沧市早秋小麦栽培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临沧市早秋小麦生产的群体动态和产量结构指标、规范化播种技术、施肥、田间管理 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临沧市海拔1 850 m以下的小麦生产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997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早秋小麦 充分利用秋季较好的雨、光、热条件,使小麦主要生长期避开2月~4月的严重干旱与高温时期,获 得稳定且较高产量的一种种植方式。 4 群体动态和产量结构指标 4.1 基本苗 每667 ㎡ 18万苗~22万苗。 4.2 产量构成 根据品种不同特性,大穗大粒型品种每667 ㎡有效穗24万穗~26万穗,每穗粒数38粒~42粒,千粒 重45 g~50 g;中穗型品种每667 ㎡有效穗26万穗~28万穗,每穗粒数36粒~40粒,千粒重42 g~46 g; 多穗型品种每667 ㎡有效穗28万穗~34万穗,每穗粒数35粒~38粒,千粒重40 g~44 g。 4.3 产量指标 每667 ㎡产量300 ㎏~400 ㎏。 5 规范化播种技术 5.1 品种选择 1 DB5309/T 11—2018 选择通过审定的中早熟、多抗、春性品种。临沧市早秋小麦适宜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见附录A。 5.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中小麦良种的规定指标。 5.3 种子处理 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选择适宜种衣剂或拌种剂,按推荐剂量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拌种后 应在72 h内播种。小麦种衣剂种类及防治对象见附录C.1。 5.4 麦地整理 坚持“早、深、细、透、实、平、净、足”的原则。大春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除尽杂草;及早犁 耙,犁耙深度25 ㎝~33 ㎝左右,不漏耕漏耙,土壤上松下实。 5.5 播种阶段 5.5.1 播种量 每667 ㎡播种量12 ㎏~15 ㎏,保证基本苗18万苗~22万苗。 5.5.2 播期 海拔1 700 m以下的区域,于8月中下旬播种;海拔1 700 m~1 850 m的区域,于8月上旬播种。 在适期内争取早播,抓住土壤墒情好的有利时机播种。 5.5.3 播种方式与质量 采用行播,播量要精确,播深3 ㎝ ~5 ㎝,播幅15 ㎝,行间距10 ㎝~12 ㎝,播后覆土,做到下 籽均匀,不重不漏,行距一致,深浅一致。采用撒播,要做到墒平土细、播种均匀,覆土浅而不露种。 6 施肥 6.1 施肥原则 采用“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控施化肥、基肥与追肥结合”的原则。肥料的使用符合NY/T 496 的规定。有机肥料需达到规定的卫生标准,见附录B.1。 6.2 施肥量 每 667 ㎡施氮肥(N)16 ㎏~20 ㎏,磷肥(P2O5 ) 6 ㎏~10 ㎏,钾肥(K2O)3 ㎏~5 ㎏,优质 农家肥1 t~2 t。常用肥料品种及推荐施用量见附录B.2。 6.3 施肥方法 优质农家肥作底肥犁耙时施用;30%氮肥、100%磷肥和100%钾肥混匀或100%复合肥作种肥施用; 40%氮肥作分蘖肥在小麦三叶期施用;30%氮肥作拔节肥在小麦拔节期施用。 小麦灌浆初期视田间长势每667 ㎡可选择喷施1%~2%的尿素溶液或0.2%~0.3%硫酸锌溶液或 0.2%磷酸二氢钾溶液50 ㎏,防止植株早衰。 7 田间管理技术 2 DB5309/T 11—2018 7.1 查苗补苗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疏密补稀。缺苗断垄在15 ㎝以上的地块要及时催芽开沟补种同品种的种子, 墒情差时在沟内先浇水再补种;也可采用在苗稀少的地方及时补苗,采用疏密补稀的方法,移栽带1个~ 2个分蘖的麦苗,覆土深度要掌握上不压心、下不露白,并压实土壤,适量浇水,保证成活。 7.2 田间除草 小麦播种后利用秸秆进行覆盖,减少草害的发生;进入三叶期宜用人工除草,辅以化学除草。除草 剂的使用符合NY/T 1997的规定。小麦化学除草剂种类及防治对象见附录C.2。 8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控、生物防控、物理防控,辅以科学合理的 化学防治手段。小麦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附录C.3。 9 收获与贮藏 9.1 收获 人工收割宜在小麦进入蜡熟末期进行,机械收割宜在完熟初期进行。收获前去杂去劣,严防机械混 杂和混收混放。 9.2 贮藏 收获后小麦籽粒含水量≤13%入仓。可采用干燥趁热密闭贮藏或低温、低氧、低药量(磷化铝) “三 低”贮藏。 3 DB5309/T 11—2018 AA 附录 A 适宜品种 云麦 53 云麦 56 云麦 57 临麦 6 号 临麦 15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临沧市早秋小麦适宜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 主要特性 春性,中熟(164 d),中杆(90 ㎝)抗倒, 高抗条锈、叶锈、白粉病,穗粒数 45 粒, 千粒重 51.9 g,属大穗大粒型品种。 春性,中熟(165 d),中杆(91 ㎝)抗倒, 中抗条锈、叶锈、白粉病,穗粒数 42 粒, 千粒重 42.1 g,属多穗型品种。 春性,中熟(163 d),中杆(93 ㎝)耐肥 抗倒,高抗锈病,中抗白粉病,穗粒数 47 粒,千粒重 40.4 g,属多穗型品种。 春性,中熟(161 d),中杆(98 ㎝)抗倒, 耐粗放耕作,中抗条锈、叶锈、白粉病,穗 粒数 48 粒,千粒重 52 g,属大穗大粒型品 种。 春性,中熟(163 d),中杆(90.5 ㎝)抗 倒,高抗条锈、叶锈、白粉病,穗粒数 45 粒,千粒重 42 g,多穗型品种。 品质类型 中筋 中筋 强筋 中筋 中筋 临麦 16 春性,中熟(166 d),中杆(87.4 ㎝)抗 倒,中感条锈、白粉病,穗粒数 49 粒,千 粒重 45.6 g,属中穗型品种。 弱筋 滇麦 2 号 弱春性,中熟(163 d),中杆(90 ㎝ ) 抗倒,中感条锈,穗粒数 45 粒,千粒重 43.6 g,属中穗型品种。 弱筋 糯小麦 4 栽培要点 1.提高整地质量;2.施足底肥,合理 施用分蘖、拔节肥; 3.控制群体结构; 4.加强肥水管理。 1.提高整地质量;2.施足底肥,合理 施用分蘖、拔节肥;3.合理密植;4. 加强肥水管理;5.加强锈病、白粉病 防治。 1.提高整地质量;2.施足底肥,合理 施用分蘖、拔节肥;3.合理密植;4. 加强肥水管理;5.加强白粉病防治。 1.提高整地质量;2.施足底肥,合理 施用分蘖、拔节肥; 3.控制群体结构; 4.加强肥水管理;5.加强锈病、白粉 病防治。 1.提高整地质量;2.施足底肥,合理 施用分蘖、拔节肥;3.合理密植;4. 加强肥水管理。 1.提高整地质量;2.施足底肥,合理 施用分蘖、拔节肥;3.合理密植;4. 加强肥水管理;5.加强锈病、白粉病 防治。 1.提高整地质量;2.施足底肥,合理 施用分蘖、拔节肥;3.合理密植;4. 加强肥水管理;5.加强锈病防治。 DB5309/T 11—2018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附录 B.1 有机肥卫生标准 项 高温堆肥 沼气发酵肥 目 堆肥温度 蛔虫卵死亡率 粪大肠菌值 苍蝇 密封储存期 高温沼气发酵温度 寄生虫卵沉降率 血吸虫卵和钩虫卵 粪大肠菌值 蚊子、苍蝇 沼气池残渣 卫生标准及要求 最高堆温达50 ℃~55 ℃,持续5 d~7 d 95% ~100% -1 -2 10 ~10 有效地控制苍蝇孽生,堆肥周围没有活的蛆、蛹或新羽化的成蝇 30 d 以上 (53±2)℃持续2 d 95%以上 在使用粪液中不得检出活的血吸虫卵和钩虫卵 -4 -1 -2 普通沼气发酵10 ,高温沼气发酵10 ~10 有效地控制蚊蝇孽生,粪液中无孑孓。池的周围没有活的蛆、蛹或 新羽化的成蝇 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用作农肥 附录 B.2 常用肥料品种及推荐施用量 肥料 类型 氮肥 磷肥 钾肥 复合肥 肥料养分含量 % 肥料名称 N 尿素 普通过磷酸钙 普通过磷酸钙 钙镁磷 钙镁磷 硫酸钾 氯化钾 复合肥 小麦专用配方肥 P2O5 K2O 46 10 10 实物量 35~44 12 16 12 16 10 15 50 60 5 8 推荐施用量 ㎏/667 ㎡ 折纯量 N P2O5 施肥方法 K2O 30%作种肥;40%作分 蘖肥;30%作拔节肥。 16~20 50~83 37.5~62.5 50~83 37.5~62.5 6~10 5~8.3 50~70 40~60 6~10 6~10 6~10 6~10 5~7 4~6 5~7 6~9 任选一种,100%作种 肥。 3~5 3~5 2.5~3.5 3.2~4.8 任选一种,100%作种 肥。 任选一种,100%作种 肥。 注: 如选择复合肥作种肥,则种肥中不再施用其它氮肥、磷肥和钾肥。 5 DB5309/T 11—2018 C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附录 C.1 小麦种衣剂种类及防治对象 防治对象 药剂种类 全蚀病 纹枯病、黑穗病、根腐病 白粉病、锈病、纹枯病 地下害虫 12.5%硅噻菌胺 FS 2.5% 咯菌腈 FS 3%苯醚甲环唑 FS 50%辛硫磷 EC 用药量/种子量 20 mL/10 kg 种子 20 mL/10 kg 种子 4 g/10 kg 种子 20 mL/10 kg 种子 备注 对其它病害无效 安全 安全 控制用量 附录 C.2 小麦化学除草剂种类及防治对象 防治对象 播娘蒿、荠菜、猪殃殃、野油 菜和繁
DB5309-T 11-2018 临沧市早秋小麦栽培技术标准 临沧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6:38:2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