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最全专利文库
ICS 65.020.40 B61 备案号: 江 DB32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2/ T 3405—2018 生态修复型人工湿地中植物配置技术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substrate disposition and plant cultivation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2018 - 6 - 25 发布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7 - 10 实施 发 布 DB32/T 3405—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观赏中心。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姚东瑞、常雅军、刘晓静、李乃伟、杜凤凤。 I DB32/T 3405—2018 生态修复型人工湿地中植物配置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修复型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净化系统时,植物选择与配置、种植方式、 种植密度、构建后维护和管理等技术的基本要求。 适用于景观生态与污水治理工程,可作为景观生态与污水治理型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种植 与管理的技术依据。 2 术语和定义 2.1 生态修复型人工湿地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onstructed wetland 人为建成的,底部铺设防渗隔水层,填充一定深度基质层,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基质﹑植物和微生 物的协同作用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的湿地系统。 按照污水流动方式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 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2.2 表面流人工湿地 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人工湿地的水面位于填料表面以上,水深一般为0.3~0.5m,水流呈推流式前进,从人工湿地进水 端水平流向出水端的人工湿地。 2.3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horizontal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人工湿地的水面位于填料表面以下,水流呈水平式前进,从人工湿地进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的人工湿 地。 2.4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vertical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人工湿地的水面位于填料表面以下,水流呈垂直下流式前进, 污水垂直通过湿地中基质层的人工湿 地。 3 植物选择与配置 3.1 一般原则 应选择具有发达的根系,能迅速扩繁;具有良好的通气组织,能有效输送氧到根际的植物,且乡土 1 DB32/T 3405—2018 种优先选择。 配置应以深根系植物与浅根系植物搭配、丛生型植物与散生型植物搭配、吸收氮多的植物与吸收磷 多的植物搭配、常绿植物与季节性植物搭配。 3.2 不同进水水质及植物配置 3.2.1 当进水氮含量高于0.5 mg/L时,应选择以生长迅速、对氮的需求量较高的大薸、水鳖、水芹、李 氏禾、浮萍、水雍菜、豆瓣菜、水葫芦等漂浮植物进行配置。 3.2.2 当进水磷含量高于0.2 mg/L时,应选择以具有发达地下块根或块茎,对磷元素的需求较多的睡莲、 荷花、马蹄莲、慈姑、荸荠、芋、泽泻、菱角、芡实等进行配置。 3.2.3 当进水氮高于1.0 mg/L﹑磷高于0.2 mg/L时,应选择系发达,生长量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 存的芦苇、美人蕉、鸢尾、茭草、香蒲、慈姑、水葱、水莎草、水芹等进行配置。 3.2.4 当进水氮低于0.5mg/L﹑磷低于0.5mg/L时,应选择伊乐藻﹑金鱼藻和黑藻等沉水植物。一般布置 在人工湿地的出水端,以提高出水水质。 3.3 植物的耐水深性 挺水及浮水植物应以 30cm~100cm 为适,而沼生和湿生植物则以 20cm~30cm 浅水为宜,沉水植 物可适应 100cm~150cm 水深。 3.4 人工湿地类型及植物配置 3.4.1 表面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方法 应选择植物的根系分布深度小于20 cm,且一般原生于土壤环境的浅根散生型植物和浅根丛生型的 植物。适宜植物有美人蕉、芦苇、荸荠、慈姑、莲藕、灯心草、芋头等。 表面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应以水面空间为依据,植物选择和配置如下表所示: 空间类型 植物配置 水上 香蒲、菖蒲、花叶芦竹、再力花、旱伞草、美人蕉、茭草、马蹄莲、梭鱼草、荷花、 鸢尾、水葱、荻、芦苇等。水杉、落羽杉、池杉 、中山杉、垂柳、欧美杨等。 水面 浮萍 、大薸、香菇草、睡莲、菱、水鳖、芡实、水雍菜等。 水中 狐尾藻、苦草、伊乐藻﹑藻黑藻、金鱼藻、菹草等。 表面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应以水面梯度类型为依据,植物选择和配置如下表所示: 水面梯度 深水 植物配置 凤眼莲、浮萍、大薸、香菇草、等。睡莲、菱、水鳖、芡实、水雍菜、狐尾藻、 苦草、黑藻、金鱼藻、菹草等。 浅水 香蒲、菖蒲、花叶芦竹、再力花、水生美人蕉、马蹄莲、梭鱼草、荷花、德国鸢 尾、水葱、荻、芦苇等。水杉、落羽杉、池杉、中山杉、乌桕等。 2 DB32/T 3405—2018 水边 芦苇、千屈菜、芋、水蓼、水仙 、龟背竹等。 3.4.2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水面在填料表面以下,水深适宜在填料表层的10~20cm以下,应选择植物根系分布深度大于20cm, 根系接触面广的深根丛生型植物和深根散生型植物。不宜配置浮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湿地木 本植物。 植物选择和配置如下表所示: 植物类型 植物配置 挺水植物 香蒲、菖蒲、花叶芦竹、再力花、旱伞草、美人蕉、马蹄莲、梭鱼草、荷花、鸢 尾、水葱、荻、芦苇等 湿生草本植物 芦苇、千屈菜、芋、水蓼、水仙 、水莎草等。 3.4.3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同3.4.2 中植物选择与配置。 4 种植技术 4.1 种植季节 不同水生植物具有不同的栽种季节和生长习性,多以春季 4、5 月栽种为宜。 4.2 种植方式 4.2.1 裸根幼苗移植 幼苗需在苗圃进行,当幼苗长到 20cm~50cm 高度,应进行移植。幼苗移出后,除去原土、捆扎成 束,运往湿地。在预设地点挖一个浅洞,将幼苗插入,填实周边空隙。 4.2.2 根茎移植 湿地植物芦苇、香蒲等植物可采用移植法种植。通过根系、球茎、或块茎繁殖的植物如荷花,种植 时应挖较洞保证根系完全埋于地下,块茎之间的连接部分位于地面。 4.2.3 盆载移植 木本湿地植物宜采用盆栽移植法。盆栽培育经一个或多个生长季,长出完整的根系再移植。 5. 种植密度 3 DB32/T 3405—2018 植物类型 挺水植物 浮水植物 植物名称及种植密度 再力花 1 丛/m2~2 丛/m2、花叶芦竹 12 丛/m2~16 丛/m2、香蒲 20 丛/m2~25 丛/m2、 慈姑 10 丛/m2~16 丛/m2、黄菖蒲 20 丛/m2~25 丛/m2 、水葱 15 丛/m2~20 丛/m2、千屈 菜 16 丛/m2~25 丛/m2、泽泻 16 丛/m2~25 丛/m2、芦苇 16 丛/m2~20 丛/m2、野芋 16 株 /m2。 水鳖 60 株/m2 ~80 株/m2 、大薸 30 株/m2 ~40 株/m2 、凤眼莲 30 株/m2~40 株/m2 、 睡莲 1 头/m2~2 头/m2、萍蓬草 1 头/m2~2 头/m2、荇菜 20 株/m2~30 株/m2、芡实 1 株/4~1 株/6m2、莼菜 10 株/m2~16 株/m2 等。 沉水植物 苦草 40 丛/m2~50 株/m2、眼子菜 20 丛/m2~30 丛/m2、黑藻 25 丛/m2~36 丛/m2、 狐尾藻 20 丛/m2~30 丛/m2 等。 湿生植物 斑茅 1 丛/m2、蒲苇 1 丛/m2、砖子苗 20 丛/m2 ~25 丛/m2 、红蓼 2 株/m2~4 株/m2 、 野荞麦 6 丛/m2 ~10 丛/m2 等。 6. 植物维护与管理技术 防止湿地内其它杂草滋生,应对已生长的杂草及时清除;需及时清除植物的枯枝落叶,以防止腐 烂等污染。 防止病虫害,但不宜使用除藻剂和杀虫剂等。防止外来种入侵和低温防护冻害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32-T 3405-2018 生态修复型人工湿地中植物配置技术规程 江苏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2-T 3405-2018 生态修复型人工湿地中植物配置技术规程 江苏省 第 1 页 DB32-T 3405-2018 生态修复型人工湿地中植物配置技术规程 江苏省 第 2 页 DB32-T 3405-2018 生态修复型人工湿地中植物配置技术规程 江苏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2:13:0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