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4789.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2016-12-23发布 2017-06-2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GB4789.6—2016
Ⅰ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4789.6—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本标准与GB/T4789.6—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增加了血清学试验中H抗原鉴定;
———增加了PCR确认试验;
———增加了附录A;
———修改了设备和材料;
———修改了培养基和试剂;
———修改了检验程序;
———修改了血清学试验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所包括的O抗原群;
———删除了肠毒素试验。GB4789.6—2016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Escherichiacoli)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检验。
2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2.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1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DiarrheagenicEscherichiacoli
一类能引起人体以腹泻症状为主的大肠埃希氏菌,可经过污染食物引起人类发病。常见的致泻大
肠埃希氏菌主要包括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产
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包括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和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
2.1.2 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EnteropathogenicEscherichiacoli
能够引起宿主肠黏膜上皮细胞黏附及擦拭性损伤,且不产生志贺毒素的大肠埃希氏菌。该菌是婴
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有高度传染性,严重者可致死。
2.1.3 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 EnteroinvasiveEscherichiacoli
能够侵入肠道上皮细胞而引起痢疾样腹泻的大肠埃希氏菌。该菌无动力、不发生赖氨酸脱羧反应、
不发酵乳糖,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均近似痢疾志贺氏菌。侵入上皮细胞的关键基因是侵袭性质粒上的
抗原编码基因及其调控基因,如ipaH基因、ipaR基因(又称为invE基因)。
2.1.4 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 EnterotoxigenicEscherichiacoli
能够分泌热稳定性肠毒素或/和热不稳定性肠毒素的大肠埃希氏菌。该菌可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
腹泻,一般呈轻度水样腹泻,也可呈严重的霍乱样症状,低热或不发热。腹泻常为自限性,一般2d~3d
即自愈。
2.1.5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 Shigatoxin-producingEscherichiacoli(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
EnterohemorrhagicEscherichiacoli)
能够分泌志贺毒素、引起宿主肠黏膜上皮细胞黏附及擦拭性损伤的大肠埃希氏菌。有些产志贺毒
素大肠埃希氏菌在临床上引起人类出血性结肠炎(HC)或血性腹泻,并可进一步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
合征(HUS),这类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为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GB4789.6—2016
2 2.1.6 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 EnteroaggregativeEscherichiacoli
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不侵入肠道上皮细胞,但能引起肠道液体蓄积。不产生热稳定性肠毒素
或热不稳定性肠毒素,也不产生志贺毒素。唯一特征是能对Hep-2细胞形成集聚性黏附,也称Hep-2
细胞黏附性大肠埃希氏菌。
2.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2.2.1 DEC: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DiarrheagenicEscherichiacoli
2.2.2 EPEC: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EnteropathogenicEscherichiacoli
2.2.3 EIEC: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 EnteroinvasiveEscherichiacoli
2.2.4 ETEC: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 EnterotoxigenicEscherichiacoli
2.2.5 STEC: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 Shigatoxin-producingEscherichiacoli
2.2.6 EHEC: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 EnterohemorrhagicEscherichiacoli
2.2.7 EAEC: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 EnteroaggregativeEscherichiacoli
2.2.8 escV:蛋白分泌物调节基因,geneencodingLEE-encodedtypeⅢsecretionsystemfactor
2.2.9 eae:紧密素基因,geneencodingintiminforEscherichiacoliattachingandeffacing
2.2.10 bfpB:束状菌毛B基因,bundle-formingpilusB;
2.2.11 stx1:志贺毒素Ⅰ基因,Shigatoxinone
2.2.12 stx2:志贺毒素Ⅱ基因,Shigatoxintwo
2.2.13 lt:热不稳定性肠毒素基因,heat-labileenterotoxin
2.2.14 st:热稳定性肠毒素基因,heat-stableenterotoxin
2.2.15 stp(stIa):猪源热稳定性肠毒素基因,heat-stableenterotoxinsinitiallydiscoveredinthe
isolatesfrompigs
2.2.16 sth(stIb):人源热稳定性肠毒素基因,heat-stableenterotoxinsinitiallydiscoveredinthe
isolatesfromhuman
2.2.17 invE:侵袭性质粒调节基因,invasiveplasmidregulator
2.2.18 ipaH: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nvasiveplasmidantigenH-gene
2.2.19 aggR:集聚黏附菌毛调节基因,aggregativeadhesivefimbriaeregulator
2.2.20 uidA:β-葡萄糖苷酶基因,β-glucuronidasegene
2.2.21 astA:集聚热稳定性毒素A基因,enteroaggregativeheat-stableenterotoxinA
2.2.22 pic:肠定植因子基因,proteininvolvedinintestinalcolonization
2.2.23 LEE:肠细胞损伤基因座,Locusofenterocyteeffacement
2.2.24 EAF:EPEC黏附因子,EPECadhesivefactor
3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3.1 恒温培养箱:36℃±1℃,42℃±1℃。
3.2 冰箱:2℃~5℃。
3.3 恒温水浴箱:50℃±1℃,100℃或适配1.5mL或2.0mL金属浴(95℃~100℃)。
3.4 电子天平:感量为0.1g和0.01g。
3.5 显微镜:10×~100×。
GB 4789.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08 14:35:43上传分享